●許良驥(安徽)     陽歷三月初,在我們所住的老宿舍樓前的一處院墻邊,學鄰居我也不經意地搞了點土,圈了個長形“三分自留地”(最多一個多平方),老伴買了2元錢的黃瓜秧子,種了8棵黃瓜。   8棵黃瓜秧子經過我和老伴的精心培育、澆水都成活了。先是兩片葉子,慢慢地越長葉子越多、越大,也逐漸長高。可惜,被一個小狗在黃瓜地里面拉屎后,用爪子趴死了一棵,剩下7棵。 初夏時,這7棵黃瓜秧眨眼就長快有1尺高了。黃瓜秧一長高,就需要攀藤子、攀高,就要搭架子。我花了近三個小時的時間,用之前已經準備好的竹竿、繩子等材料,給每一棵黃瓜秧搭了個三角形的人字架,然后再將7棵黃瓜秧架子連成一體,好讓黃瓜秧的藤須隨意攀爬。 一個星期過去了,黃瓜秧子越長越高了,夠著了繩索或竹竿滿藤架撒歡,錯落有致而又毫無章法。那些柔韌的、碧緑的牽牽繞繞如一根神秘的繩子的瓜藤和觸須啊,有著怎樣的靈性和靈慧哩!觸須觸到什么就攀住什么,瓜蔓也不遺余力,每天都伸展一兩寸。我們每天都要給黃瓜秧子澆水,有時一天兩次,從樓上拎到樓下。有一天我給黃瓜秧澆水時,用一節樹枝朝一根黃瓜藤的觸須伸去,黃瓜的觸須即在很短的時間彎曲自身,準確地勾住了小樹枝,纏繞一周。黃瓜秧子和觸須是聰明的、靈動的。還有什么植物會在極短的時間極快地調整自己,把握時機,借勢生長?   黃瓜秧開的五個花瓣的小黃花嬌艷有目共睹,散亂在綠葉里,像星星閃爍在深邃的夜空中,蘊藏了金子的亮色,有幾只蜜蜂還圍著小黃花在花蕊中飛舞忙碌。黃瓜秧的花雖然形狀簡單,卻有秀雅之韻,小黃花“自歌自舞自開懷”,任誰都可以體會到它們純凈的歡快。 雖然開了花的不一定結瓜,但黃瓜花卻很勤勞,花開滿架。在開花的地方慢慢地長出短短的瓜蒂,嫩嫩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小黃瓜越長越長,越長越大,顏色也從當初的淺綠變成深綠,瓜身上還長著一根根茸刺,慢慢地成熟了。 5月中旬,我們第一次收獲了三根黃瓜。這是辛勤的汗水和勞動所得,真正是種瓜得瓜。6、7月份,是黃瓜收獲的旺季,有時一天能摘3、4根。到7月底,我們已經收獲了近80根黃瓜。進入伏天以后,天氣炎熱,黃瓜就結得少了。我們種的黃瓜,是純綠色食品。除了自己享用外,也不停地和鄰居分享。現在小黃花不辭辛勞一茬又一茬不停地開著,也就一茬又一茬不停地結著瓜。   黃瓜想怎么吃就怎么吃。用水洗干凈,生吃,是很好的水果;涼拌吃,炒雞蛋吃,燒湯吃、下面條吃等等,別有風味,味道口感皆非常好。 “家家瓜架傍籬搭,滿架黃花滿架瓜。藤纏蘿繞蔓連蔓,分甚鄰家與自家。”一份耕耘,一份收獲。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通過自己的勞動得來的果實,更是香甜。既豐富了生活,又鍛煉了身體,樂在其中。 +10我喜歡

那是一個燥熱的夏季,向陽小學的操場上,站著三個背著書包的小學生。   第二天就是暑假的開始,因此下午兩節課后,校園里的學生幾乎都已走光。   這三個學生遲遲未能離校,是因為他們正在解決一件事情。       背著藍色書包的學生問:“我的手表呢?”——他來自農村。   “上個月不是就告訴過你,丟了么?”背著綠色書包的學生不耐煩地答道。——他在城里長大。   “那你應該賠我啊。”藍色書包說。   “多少錢?”   “五塊。”   “不賠!”綠色書包的態度很蠻橫。   “不行!”藍色書包堅持自己的合理要求。   突然,在綠色書包的外力作用下,藍色書包狠狠地摔倒在地上,后腦著地。   站在一旁背著紅色書包的學生哈哈大笑起來:“哈哈哈哈哈。”——他來自郊區,笑聲很爽朗。       藍色書包從地上爬起來,撲撲身上的泥土,強忍著不讓眼淚流下來,獨自一人沉默一路,回家去了。   紅色書包跟著綠色書包一路有說有笑,開始了他們幸災樂禍的暑假生活。       然而,這個小學三年級的暑假讓我過得提心吊膽,我擔心背著藍色書包的同學會領著他的父母來我家向我的父母索要他曾借我佩戴幾天的電子表。   是的,我承認,的確是我——我就是背著綠色書包的那個人,是我一時大意將同學好心借給我玩的電子表給弄丟了。   我并不清楚,那個暑假,對方是如何度過的。       暑假很快過去,我擔心的事情并未發生。開學第一天,三個同學又見面了。   紅色書包面帶譏笑地問藍色書包:“哈哈,手表還要不要了?”   藍色書包沒有說話。   從此,藍色書包再也沒有提起手表的事,也不再與我們說話,一直保持沉默。       兩年后,藍色書包考上了重點中學讀初中;我與紅色書包考上了普通中學讀初中。   我并不清楚,那兩年,對方過得是否開心。       初中三年,我們很快就忘記了那件事、那個人。       直到我讀完三年初中考上重點中學,九月一日開學的那一天,我在教室門口迎頭撞見了他——向陽小學操場上的“藍色書包”!   當年比我矮了半頭的他,突然比我高出了一頭,身體魁梧、健壯。與他相比,我就像個猴子。   他依然是沉默的,臉上毫無表情,但我堅信他一眼就認出了我,并且對我印象深刻。       如果有必要——或者很有必要,我該向他道個歉,亦或買一塊電子表送給他。   可我知道我做什么都于事無補,我只能閉嘴。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后悔、慚愧,希望那件事情從未發生。潛意識里,我希望自己盡快忘記這件事。我甚至在心里渴求他:打我吧,將我重重地摔倒在地,就像十歲那年我摔你那樣,狠一點。   可是,沉默的力量太過巨大,大到我對曾經發生的事情無能為力。   沉默,是最有力的反抗。   閉嘴,是我唯一的選擇。       他會忘記五年前的那件事嗎?也許會的。   但我每次在教室走廊里遠遠地遇見他,就感覺走廊上只有我與他兩個人,從他的臉上我可以看到一絲委屈的印記,同時還會有一種看不見的力量在鞭撻我、鄙視我、唾棄我。   高中三年,同在一間教室上課,他與我沒有說過一句話,甚至從未對視過,哪怕只有一秒鐘。這一點毫不奇怪!也從未有人發現這一點,更沒有人知道那件事。       我常常怨恨我的父母,他們鼓勵我上進,輔導我學習,讓我吃飽穿好,卻忽視了教育我勇于承擔責任并善待他人的優秀品格。老師教給我的是:要強、要勝、要贏!——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我才成為初三(1)班唯一一個考上重點中學的人。   可是,這樣的我,考上重點中學、大學,何用之有?       所幸我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在日后的工作與生活中,我開始改變自己:幫助破產的同學重新開始;安排失業的朋友住在家里并協助他找到工作;將背著麻袋蹲在北京站廣場惆悵的初中生帶入了廣告圈,隨后他又進入奧美、阿里巴巴等企業擔任要職;我讓憤世嫉俗才華橫溢的文藝青年出去充當一線作家的槍手,這樣他就不必忍受貧窮——他本可以活得更好……   他們同樣也會在各個方面給予我更多支持。       然而我并不會因此覺得自己高尚,——很多人在做了壞事之后就想通過行幾樁善事來“抵消”過往“劣跡”,以此求得內心的安穩,——事情并非我們想象地那么簡單,我一直在尋找更為深層的原因:為什么我要欺負人?       二十多年過去,我常常想起小學操場上的那一幕,還有那張沉默至今的臉。       作者:張懷舊  來源:中國微小說 +10我喜歡

小時候,村里來了一位先生。他跟我媽說:“你的女兒,腳野,必將與你千里之外。”我記得,先生剛說完,我媽就哭了,那是以后要隔得遠遠的,見不著女兒啊。   我聽到這個預言反而很開心,因為我迫不及待地想要離開那個小村莊,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我后來去了小城讀書,又來了北京讀書,這幾年腳丫子也踏過了好幾個國家。總之,我始終覺得父母還年輕,這些年我似乎從來沒有真正想過家。   又是一年中秋,一個團圓的日子,我還是沒能陪在父母的身邊。但是今天跟媽媽打電話時,我居然有些想她。   從外出求學時候起,就背上行囊,背井離鄉。但那時候,我還不懂得遠行的意義,一心只想逃離,去看外面的風景。沒想到,后來成了一個回不去的人。   剛畢業的幾年,父母還跟我講,鄰居跟我一邊大的女孩兒離家近,中秋都可以回來陪父母。言語中,我聽到了他們的失落。但失落歸失落,媽媽顯然還是站在我的立場上原諒我的沒回家。言外之意是因為我隔著遠,所以可以不回家。   其實,從北京到山東老家,坐高鐵也不過3個小時。(美文精選網:www.meiwenjx.com)   上學時,我有借口,回家車票不好買還貴,那時候沒錢,父母理解我。剛畢業的時候,我也有借口,因為自己掙錢少,還是沒錢,所以中秋不能回家陪父母。后來畢業幾年,有錢了,我沒有男朋友,不愿意聽父母和鄰居嘮叨,所以我還是不回家。再后來,我依然不回家,理由是因為一個人呆著習慣了。   曾經有一年春節,我一個人背上行囊去了尼泊爾。那時候,我以為自己年輕,一定要多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而回家,實在找不到什么樂趣。鄉里鄉親的那些話題,我覺得非常無聊。   父母一向很開明,他們曾經說: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但是,那個跨年夜,我媽聽著我在外面和別人一起過年的聲音,她又哭了。她說,她已經63歲了。我那年還是少年不識愁滋味,還是不知離鄉之苦。我沒有讀懂母親的心愿。   中國人的故鄉是世俗的、道德的,彌漫著親情、風塵和鄉村的氣息。記憶中,那里沒有工業文明的喧囂,沒有欲望的蒸騰,沒有赤裸裸的爭奪,沒有明晃晃的仇恨,只有寧靜。在寧靜的田園里,自然、心靈、人,一切都是和諧的,充滿了情意,像一首純潔的詩。   我們這代人,其實挺特別,大部分80后在十八九歲甚至十五六歲的時候,就開始踏上了背井離鄉的路。上大學的城市,似乎順理成章就成為了自己的第二故鄉。在外漂泊久了,鄉愁就漸漸淡了,淡到幾乎被遺忘,甚至倏然提起,竟覺得有些不正常。(美文精選網:www.meiwenjx.com)   在強大的生存壓力下,我們學會了快速自愈,像身體的白細胞抵御流行性病毒一樣,我們用假裝平靜來麻痹自己思念故鄉的腫脹。我們貌似日子過得充實,貌似在享受著生活的樂趣,貌似在過著平凡美好的時光。然而,某一個時刻,某一句話,某一個畫面,也許就會讓我們緊繃的神經崩盤,讓我們嚎啕大哭。   沒錯,其實我們只是看起來很冰冷,很堅強。   背井離鄉之路,會很難回頭,這是一條需要一個人獨自走很久很久的夜路。也許需要一個人走過很多很多個孤獨的月缺月圓,從沒心沒肺,到心如刀割,到淚流滿面,到如坐針氈。可能這也是一條看起來很美的路,因為每個為夢想揮灑過汗水的人,都或長或短、或深或淺地品嘗過這種滋味。   團圓的日子,能跟家人相守在一起,自然是最最美好的愿望。可是,如果此刻你依然是孤獨一人身在他鄉,無論你眼下正在發生或者經歷什么,無需著急,不要落寞,相信我,現在就是最好的時光,只要你是在路上。 +10我喜歡

哲嫡。真名:何小勤。   鐘 點 工   麗麗見到王姨有點失望,她認為王姨怎么看都不像是一名鐘點工。 既然來了,那就將就點吧,麗麗走進廚房對王姨說:“就是這廚房需要清潔。” 王姨看到灶臺上黏著一層黑乎乎的變質的菜屑,并伴有一股惡臭味。 “你是剛搬來的嗎?” “不,我已經住了一年多了。”  “這廚房一直都沒有打掃過吧!”   “是啊,我和兩個女孩合租的,都不愿打掃,又舍不得花錢請人清潔,所以就成了這個樣子,現在她們搬走了。”   “哈哈,三個和尚沒水喝的故事。”   “沒有去污劑嗎?”   “你電話里沒說,我也沒買。”   “這廚房好臟,沒有去污劑很難清洗干凈的。”   “怎么辦?那......我下樓去買?”   王姨看出女孩留自己一人在家不放心,就說:“我去買吧!到時一起結賬。”   王姨走下樓,找到一家超市,買了去污劑又爬上7樓(老式建筑,沒有電梯),麗麗說:“謝謝你啊,你看這時間從什么時候算起呢?”   “就從現在算起吧!”   王姨走進廚房開始做清潔,麗麗陪在她旁邊和她聊起天來.   “王姨,你不像是做鐘點工的,你看上去好有氣質,怎么看你都不象是做鐘點工的。”   “你抬舉我了,我就是一名鐘點工。”   “你怎么想到要做鐘點工?” “你認為做鐘點工就很卑微嗎?勞動光榮啊!”   王姨嘴里說著話,手上忙著活,漸漸地一個亮堂潔凈的廚房出現在麗麗眼前。   “好干凈啊!”   麗麗的廚房壓根兒就沒有干凈過,所以有些喜出望外。 王姨臨走時,麗麗說:“阿姨,我還是不相信你是鐘點工。” 王姨笑了笑說:“那就當我是收衛生費的吧!”   王姨回到家里,對正在做家務的丈夫說道:“老公,辛苦你了,小明那孩子太可憐了,他家境那么困難,哪來二十多萬的治療費,為了小明早日康復,我定當盡自己的綿薄之力 。” 丈夫抱怨道:“你只是他的老師,又不是他的母親。” +10我喜歡


林怡萍的2021評價推薦86247鄭凱婷的優質推薦評比郭容珊的必買購物清單66912黃安寶的評價心得
林憲育的優質好物推薦 蔣思穎的評價心得52517 喬伊斯·蕾秋語錄:給予和接受都是一份饋贈蔡任婷的推薦評比好物28732 臧偉婷的優質好物推薦39642 佛坪農村風俗三則 (2)鄭白哲的開箱推薦文天地 陳怡博的優質推薦評比82530 把鞭子先打到自己身上 (2) (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68vs4x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